在地铁工程暗挖区间作业中,除采用盾构机外,90%以上掘进都需要做“管”。何为“管”,是地铁施工18字方针中的前3个字。在掌子面爆破前,预先在掌子面上方进行小导管支护。小导管一般是长3米,直径42毫米,管壁钻有若干小孔。施工时在掌子面上前方钻23个上仰的长3米孔洞,插入小导管,然后加压注入水泥浆。水泥浆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从小导管的孔洞中渗入岩层的缝隙中,从而在掌子面的前上方形成相对稳定的“管棚”。每掘进1米,做一次“管”。连续在掌子面前方迭加2层“管棚”,能保证“管棚”上方的岩土不至于塌方,当掌子面前方有溶洞或水囊时,导管还要加长至20多米,直径也大大加粗,叫“大管棚”,地铁的暗挖区间隧道除了盾构外,90%以上掘进需要做“管”。

接下来,与“管”紧密衔接的施步骤是“严注浆”,就是在导管支护后,立即进行压注水泥浆或其它化学浆液,填充围岩空隙,使未开挖的隧道周围形成一个厚度达1米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以增强围岩的自稳能力。之所以要强调“严”注浆,就是因为注浆的配比、压力等数据对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

注浆做为临时的施工措施,虽然不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但对保障掌子面的施工安全有重要意义。针对地质复杂的特殊性,为了完善工法,制定出符合地质情况的注浆规范,保证掌子面施工安全,地铁指挥部在地铁全线选取西安路站至功成街站区间隧道等三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注浆实验。

小导管已打入前方岩层,注浆机正在进行注浆,施工人员在记录注浆压力等数据,每组数据需要做3个循环,然后进行后期数据分析。根据注浆效果进行总结比较,确定各环节的适合技术参数和操作方法终形成地铁小导管注浆的规范工法,对地铁同类施工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