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坑内外注浆加固

坑内外注浆加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加固改变软土的土体结构和含水量来提高土体强度,增强基坑整体抗失稳能力,增强被动土的抗力,减少围护的变形,使基坑周边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由于开挖破坏了土体的内力平衡,引起周边土体的位移变形,坑内基底应力使坑底隆起,使围护结构产生变形。根据土体特征,可采用钻孔注浆、深层注浆搅拌和高压喷射注浆等,具体选择何种加固方法应根据基坑土层性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来确定。坑内外注浆加固是确保基坑安全的一项预控措施,应在基坑开挖前实施。

2、坑外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跟踪注浆

地铁工程的基坑为长条形基坑,根据以往工程实测和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基坑纵向由于空间作用(即地层沉降受到刚度大的端墙约束)而出现沉降约束点,在此点附近沉降曲线的曲率骤然变大,在基坑外侧一倍开挖深度范围内尤其明显,应特别注意对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变形控制。

由于土体沉降常常先于管线沉降而造成管线底面和土体托空,这时需要采取速凝的双液注浆来填充空隙,以防止管线沉降;对于开挖段两侧的管道和地基应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大沉降量、不均匀沉降曲线以及相邻管段的沉降坡度差,当沉降坡度差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需采用双液跟踪注浆;具体注浆方法如下:

① 壁后注浆填充法:

该方法是以注入壁后(围护外侧)的浆液补充由于侧墙位移损失的土体,使地层不因墙体的侧移而产生沉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待开挖支撑后进行填充注浆。

② 双液注浆法:

浆液由注浆孔注入土层后,会在孔周围产生一定的泡体,随着注入浆液的增加,泡体增大,使土体孔隙减小,孔周围土体塑性区增大,产生挤压效应,这时注浆对土体的上抬力不断增大(但未达到土体劈裂破坏压力),当该上抬力大于上覆土重及构筑物时,便产生地层隆起抬高效应。

采用双液注浆工艺,浆液注入土层后能迅速结硬,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注浆对土层的前期扰动时间,避免了其它注浆抬升物体方法先沉后抬的情况,而且该工艺可以用少量的浆液和较短的时间,抬起沉降的管线。

对于已完成的地面或地下建筑物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双液分层注浆来控制保护对象的位移,主要方法有:(1)临近保护对象的纠偏注浆,(2)基坑周围补偿注浆,(3)在主动区的档墙和隔离桩之间实施控制注浆,(4)被动区控制注浆。同时还应根据设计对保护对象和支护结构提出的允许变形指标,选定合理的注浆方法和注浆参数。

3、围护结构接缝处的隔水帷幕注浆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地铁基坑的深度也越来越深,相应的对基坑围护和围护接头止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围护结构接头处外侧进行适当的隔水帷幕注浆是必要的。

在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状况作书面的详细记录,这样可以对预计的薄弱环节进行注浆,增强围护的止水效果和减少漏水概率。通过隔水帷幕注浆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由于围护结构接头处漏水所引起的基坑风险。该隔水帷幕一般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或深层注浆搅拌的方法进行处理。

4、基坑施工中的止水堵漏注浆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漏水、流砂等危险情况时,应立即根据出水点的位置、标高、所处的土层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出水量的大小等来确定并实施注浆堵漏方案,避免大量夹有泥砂的漏水威胁基坑安全、对周边环境造成损失以及其它不可预计的损失。

目前,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漏水的堵漏方案中比较有效的是:先用水泥化学系(一般采用水泥加水玻璃)或化学系(常用的为聚氨脂)的注浆材料来封堵漏水点,再用水泥系注浆材料来填充空隙,以此来确保基坑安全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